【保胃健康】传承中医药文化股票金融杠杆,普及脾胃病防治与养生知识,解答民众健康疑惑,助力健康生活。
最近,连绵的暴雨让整个空气都仿佛被水汽浸透,不少朋友都感觉身体困重、头发黏腻不爽,仿佛被湿气“缠身”,怎么也摆脱不了。其实,这正是体内湿气过重的信号!
湿气过重不仅让人感到不适,还可能引发各种健康问题。今天,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黄穗平教授就为大家介绍三款神奇的祛湿豆。这些看似普通的豆子,却有着神奇的功效,能有效帮助我们排出体内湿气,让身体重新变得清爽舒适、活力满满!
01 白扁豆
白扁豆,味甘,性微温,入脾、胃二经。具有健脾、化湿、消暑的作用,常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久泻痢疾、妇女带下、小儿疳积以及夏秋季感受暑湿之邪引起的呕吐、胸闷、腹胀、泄泻等证。
展开剩余83%健脾止泻
中医认为白扁豆可健脾止泻,现代医学也发现白扁豆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作用,
适用于脾气亏虚型泄泻的人群食用。这类人大便常常偏烂,稍微吃一点点油腻的食物就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的烦恼,还伴有餐后腹胀、胃口不好、疲倦乏力等不适。
温胃祛湿
脾健则能运化,能升清,从而有利于体内湿气排出。很多人都知道,湿气重的人可以常吃些薏米,薏米有排湿的作用,但薏米性寒,不适合脾胃虚寒的人群食用。白扁豆就不一样了,白扁豆性微温,炒过的白扁豆温性更大,有暖脾胃、祛水湿的作用,祛湿的同时不伤脾胃。
祛暑解毒
白扁豆还能消暑,准确来讲是消暑湿,如著名的香薷散,由白扁豆、香薷、厚朴组成,具有祛暑解表、化湿和中的功效,主治表寒里湿证,现代常用于治疗夏季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小儿夏季热等属于外感风寒、内伤于湿的病证。
要注意的是,白扁豆中有一些天然的毒性物质,这些毒性物质加热以后会失去活性,也就说白扁豆没有煮熟以前不能吃,不然会出现食物中毒,会让人们出现恶心和呕吐等多种不良症状。
02 赤小豆
赤小豆,又称赤豆、红小豆,味甘、酸,性平,归心、小肠经。具有健脾、利湿、清热的功效。用于水肿胀满,脚气肢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健脾益胃
赤小豆煮粥食之,有健脾胃、利水湿的作用,凡脾虚夹湿者皆可食之。《食性本草》还记载了赤小豆:久食瘦人。因此,对于脾虚有湿的肥胖人群,不妨日常与党参同服,增加健脾利湿减肥的功效。
利尿消肿
赤小豆有利湿消肿的作用,对腿肿、手肿、眼睑浮肿等有一定的帮助,正如《本草经疏》:凡水肿、胀满、泄泻,皆湿气伤脾所致,小豆健脾燥湿,故主下水肿胀满,止泄,利小便也。
清热解毒
水湿在体内停滞久了就容易化热,出现脸上长痘痘、口舌生疮等不适,赤小豆可以祛湿解毒清热,正如《本草再新》:清热和血,利水通经,宽肠理气。
需要注意的是,赤小豆有很好的利水祛湿作用,著名医家陶弘景就说: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因此,阴虚的人忌食赤小豆。
03 眉豆
眉豆又名白饭豆,眉豆是广东地区的特有称呼,因豆正中有黑圈,如两个眉毛合围成,所以有眉豆之名。眉豆作用广泛,被李时珍称为“豆中之上品”。眉豆味甘,性平,归脾肾经,具有健脾、除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有湿,体倦乏力,少食便溏,水肿,妇女脾虚带下,暑湿为患,脾胃不和,呕吐腹泻。
健脾化湿
眉豆其气清香而不串,外皮黄白、性温和,最合脾为中土的特性。主治脾虚兼湿,食少便溏;湿浊下注,对于缓解女性白带异常有很好的帮助作用,适用于脾虚便溏、饮食减少、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慢性久泄,以及妇女脾虚带下者。
消暑止渴
用于暑湿伤中,吐泻转筋等症。适宜夏季感冒挟湿、暑热头痛头昏、恶心、烦躁、口渴欲饮、心腹疼痛之人食用,对于缓解恶心呕吐的情况有好处,还能有消暑解毒的作用
利尿消肿
当人体的水湿无法正常运化时,这些多余的水分便会积聚在体内,进而导致颜面浮肿、脚部肿胀等不适症状。为了缓解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祛除体内的湿气。其中,利尿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方式。而眉豆作为一种天然食材,具有显著的利尿消肿功效。它可以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水分,从而减轻浮肿。
注意:眉豆不可生食或不熟吃,否则在食后3~4小时可引起部分人的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中毒反应。
提醒一下大家:豆类多食容易胀气,尤其是胃胀、嗳气、放屁多的人要少吃,一般建议可用以上的豆类煮汤,既取其药效,又防其胀气。
推荐药膳——节瓜眉豆鸡脚汤
材料:节瓜1个、眉豆50克、鸡脚100g、生姜5片。(3人份)
做法:眉豆洗净,加清水浸泡30分钟;节瓜去皮,洗净,切小块,备用;鸡脚洗干净,切为小段,开水烫去血水,捞出备用。烧开水后,放入全部材料,大火煮至沸腾后转文小火熬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祛湿,解乏缓困。
适用人群:脾虚有湿的人,常见双腿困重、肌肉酸痛、关节活动不利、舌苔白腻。
节瓜如《本草求原》谓之“功同冬瓜,而无冷利之患;益胃,长于下气消水”。眉豆有健脾祛湿之功。鸡脚富含胶原蛋白,是构成肌腱、韧带及结缔组织中最主要的蛋白质成分,也是人们常说的“以形补形”的原因之一。节瓜眉豆煲鸡脚,清润可口,能健脾、祛湿、补筋骨。
END
科室介绍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脾胃病科是“十二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是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是“岭南(华南)中西医结合诊治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学术联盟”“岭南中医消化内镜联盟”牵头单位。主笔编写全国多部行业指南,多项学术成果获得科学技术奖。
专科实力:作为岭南(华南)地区一流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早筛、早诊中医内镜诊治中心,具有高水平内镜技术,熟练开展无痛胃肠镜、超声内镜、胶囊内镜及消化道早癌微创切除、胆总管取石等高难度技术,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胰腺炎、肝性脑病等危重症抢救成功率高居前列。
中医特色:中医特色鲜明,坚持以中药封包、耳穴压豆、艾灸、温通刮痧、穴位贴敷、铜砭刮痧、中药灌肠、中药外敷等中医特色疗法综合治疗脾胃病及急危重症,以“三位一体”模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等,临床疗效显著。
初审 | 王军飞
审核 | 张靓雯
审定 | 陈佳佳股票金融杠杆
发布于:广东省